“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时,春雷初鸣,春暖花开,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然而,此时春雷阴寒未尽、乍暖还寒,各种戾气(细菌病毒)被“惊醒”后也时常困扰着我们,这时候要关爱自己的身体,防治疾病。”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可谓左河水之“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却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点要点。
惊蛰养生小贴士
01
注意保暖
惊蛰后天气转暖,空气中各种细菌、病毒也随之增加,且此时冷空气活动仍较为频繁。因此,应当注意御寒保暖,不可急于换上春装,外出时注意戴上口罩,预防感染。
02
吃梨养肝
惊蛰时节,气候比较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制作简单方便,平时不妨把其当作甜点食用。而且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03
韭菜养阳
宋朝苏东坡在《送范德孺》一诗中写道:“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说明我国自古就有春天吃韭菜的习惯。
春季气候冷暖不定,此时最应保护阳气,因此可多吃一些葱、姜、蒜、韭菜等温性食品。其中韭菜可以祛阴散寒,是养阳的佳蔬良药。多食非菜还可增强人体的脾胃之气,对肝功能也有益处。
不过吃韭菜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韭菜粗纤维较多,不易消化吸收,消化不良或肠胃功能较弱的人不宜多吃。
韭菜不可与白酒同食,长期食用对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不利。
韭菜不可与菠菜同食,两者同食有滑肠作用,易引起腹泻。
04
韭菜与猪血同煮,补血效果好;与枸杞、河虾同炒,补肝肾、益气血。
古有诗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惊蛰过后,绵绵春雨即将连日而来,使空气变得更加清新。
惊蛰,唤醒了春天的梦,迎来了繁花似锦的季节。
趁着风和日丽出门踏青,莫要辜负了好时光。
千里寻健康,还选雨之堂
雨之堂中医门诊部将竭诚为您服务
宋朝苏东坡在《送范德孺》一诗中写道:“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说明我国自古就有春天吃韭菜的习惯。
小贴士
1、韭菜粗纤维较多,不易消化吸收,消化不良或肠胃功能较弱的人不宜多吃。
2、韭菜不可与白酒同食,长期食用对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不利。
3、韭菜不可与菠菜同食,两者同食有滑肠作用,易引起腹泻。
4、韭菜与猪血同煮,补血效果好;与枸杞、河虾同炒,补肝肾、益气血。
春日养生以肝为先。
春天阳气生发,万物生发。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因此,春季养生以顺应阳气自然生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
此时,要注重调理情志。人有七情变化,七情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和阳气的生发,导致脏腑机能紊乱,疾病丛生。因此,春季养生又为注重精神调理,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以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达到防病保健康之目的。
中医认为人的健康跟自然界四季是相关联的,中医在这个问题上叫做天人合一,春天跟肝是对应的。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的肝正好是这个特点,肝也主生发,它也是向上的,疏泻的生长的这么一个过程。
从中医讲五脏和五行还有自然界是对应的,所以说春天养肝应该是最首要的问题。当然还有五色,中医认为青色跟肝是对应的,所以说青色属肝。
同时,春季也是肝病比较活跃的季节。春季万物复苏,因为经过一个冬天的收藏了,到了立春以后,气温逐渐升高了,那么外界属于这种生发向上的这么一个环境,所以人体的肝脏在这个时候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不适当的调养,恐怕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表现。
春天的肝功能的这种波动也会比较大,健康人会肝火比较大,真正慢性肝病患者,这时候情绪波动和症状加重,还有肝功能的波动也是比较大的,所以从疾病来说,肝病的患者在春季更应该注意调养,能够正确的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对养肝非常有帮助。
春季养肝有六宝
养肝的食物推荐一
白开水
每天喝下足够的水分,因为水可以加快新陈代谢,促进清肠排毒,减轻肝脏的负担。建议每天早上起床后空腹喝下一杯温的白开水。
养肝的食物推荐二
绿色蔬菜
绿色属木,入肝,具有舒肝、强肝的功能,能消除疲劳、防范肝疾。而绿色代表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是提供人体所需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食物。常见绿色食物有绿豆、菠菜、西兰花、黄瓜、丝瓜、芹菜、韭菜、青辣椒、茼蒿、莴笋等。
养肝的食物推荐三
菌菇类
春天正是菌菇肥厚的季节,而菌菇类营养丰富,含有较多的氨基酸、甾醇类、5-鸟苷酸、谷氨酸钠、矿物质、维生素等。
菌菇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糖类物质,实验证明其多糖有调节免疫力、抗肿瘤的双重作用,肝病病人应该经常吃菌菇。
养肝的食物推荐四
胡萝卜
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被称为养肝健康第一美食。这是因为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在酶的作用下,50%的胡萝卜素会变成维生素A。而维生素A是有补肝明目的作用的。对肝病患者来说,常吃胡萝卜可以提高维生素A的水平,间接预防癌变。
养肝的食物推荐五
枸杞
枸杞富含维生素、铁、磷等矿物质,以及对人体有益的枸杞蛋白多糖。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枸杞多糖可以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有利于肝损伤的修复,还能抑制肝细胞的脂肪沉淀,促进肝细胞再生。
中医认为,枸杞性味是甘、平,归肝、肾二经,具有养肝明目的功效,常搭配菊花、熟地等药材一起使用。无论干嚼枸杞子或枸杞泡水喝,都是不错的养肝方式。枸杞叶也有和枸杞子一样的作用,可以做菜或煮汤。一道枸杞叶滚瘦肉汤,能喝出春天的味道。
养肝的食物推荐六
蜂蜜
蜂蜜不仅润肠,还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为肝脏的代谢活动提供能量,抑制脂肪肝的形成。罹患肝炎、肝硬化的患者,经常食用蜂蜜可以养肝缓解病情,甚至有助于软化已经硬化的肝脏。
想养护好肝脏,除了注意饮食,还要改掉过度饮酒和长期熬夜这两种最伤肝的坏习惯,以免加重肝脏符合,阻碍肝脏自我修复,刺激肝脏发生损伤。
在春回大地、万物生长、欣欣向荣的季节里,大自然使人心情舒畅,人们应该早点起床,到户外活动身体,吸进新鲜空气、呼出体内浊气。活动时要和缓轻柔,使身心感到舒畅、活泼,以适应春生之气,切忌过度劳累。
在心态上,应当避免忧虑、恼怒、争名夺利、勾心斗角或怨天尤人等不良情绪,培养宽厚养福的思想,宽即能容,能容必人和,人和生百福, 以从容的态度面对生活,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
《黄帝内经》日:“肝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无色矣。”春天在五行属木,肝也属木性,因而春气通肝。立春为春季开始之节气。春天阳气生发,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肝气旺盛而生发,趁势养肝可避免阴虚,而过于补肝又怕肝火过旺,如果肝气生发太过易损伤肝脏。
玫瑰花有舒肝解郁、和血调经的功效;菊花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两者合用有疏肝理气、清肝明目的效果。因此,春季养肝明目应顺应阳气自然生发舒畅的特点,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多喝具有“疏肝理气、清肝明目”功效的玫瑰菊花茶,以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达到防病、保健、明目之目的。
此外, 春季可开展适合时令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强身健体,又可怡情养肝。
我国历代养生学家都提倡“ 五谷为充”的饮食理念。湖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甘爱萍主任医师介绍,玉米、谷子、水稻、小麦、大豆等谷物能提供人体所需的70%左右的能量、40% ~ 50%的蛋白质,同时也是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而大枣还含有三萜皂苷类、生物碱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延缓衰老、抗氧化、提高免疫功能、保护肝脏、增强体力、抗过敏、抗肿瘤等作用。
传统中医学也认为,大枣能补太阴之精,化阳明之气,有生津润肺除燥、养血滋肝熄风、疗脾胃衰弱的功效。将大枣与大米、小米或糯米同煮为粥,即可有不错的保养效果。
1、用大枣熬粥时将大枣剖成几块,有利于熬出枣中的有效成分,增加食疗效果。
2、大枣性温,食用过多会助湿生痰蕴热,有湿热痰热者不宜食用。
小儿发热易出现惊厥,主要表现为四肢抽搐、昏迷、两眼上翻或凝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等。
春应肝,属木,主生发,具有阳气上升的特点,且小儿为纯阳之体,心肝有余,故小儿热病易内陷心肝,出现高热昏迷、抽搐。
在此提醒您,家中应常备体温表和退热药,小儿体温超过38.5℃且精神不佳就应立即用退热药(有热性惊厥史的患儿更应及早退热)。对已经发作惊厥的患儿可采取如下措施。
1、家长保持镇定,把孩子头偏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反流引起窒息。
2、用适当力度掐按人中穴以止痉,具体部位是上嘴唇沟的上 1/3与下2/3的交界处。
3、布包压舌板放于上下磨牙之间,以防咬舌,忌强行牵拉,以免造成患儿骨折。
4、及时就诊,注意向医生描述抽搐持续时间、表现及意识是否清醒等。
中医理论认为:肝属木,“春与肝相应”,春季养生应着重于清肝、柔肝、疏肝、护肝。在此,为您推荐两款适合春季保肝、护肝的养生茶饮。
1、黄芪杞子菊花茶
黄芪50克,构杞25克,菊花25克,红枣15克,水煎后放冰糖少许,代茶饮。
黄芪益气生津,枸杞养肝明目,菊花甘凉,少许红枣乃取其甘温,稍制菊花之凉,并有矫味之功。此茶有提升免疫.预防感冒的功效。但已有急性发炎症状或高血压者,不宜饮用。
2、人参麦门冬茶
人参10克,麦门冬10克,五味子5克,煮沸20分钟后可饮用。
人参大补元气,增强免疫力;麦门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本方即生脉饮原方剂,常喝此茶可改善体质虚弱、疲劳倦怠、气血不足的情况,适用于心力衰竭、心律不齐、虚汗虚热体质患者。脾胃虚寒者慎用。
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人们通过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复先天真息能。
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泻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神阙穴保健方法
揉中法
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按脐法
手指按在肚脐眼上,不要有任何揉动,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调节按力大小。按压时平心静气,将意念集中在肚脐眼上,数自己的呼吸数,100下就够了,1天1次。
从立春节气到清明节气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在此节气应疏肝防旧疾,养肝宜制怒。
中医认为应从调肝补肾入手来预防和治疗眼病。因为, 肝开窍于目”,只有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才能黑白清晰,炯炯有神。如肝火上炎,可见双目肿赤;肝虚则会双目干涩、视物不清。肾为肝之母,肝肾同源,肾的气血充足,才能维持肝的正常功能。枸杞黑豆排骨汤明目功效显著,可常食用。
明目食疗方——枸杞黑豆排骨汤
材料:枸杞20克,黑豆30克,猪骨300克,姜片、葱段、精盐、黄酒各适量。
做法:将枸杞、黑豆和猪骨先用大火烧沸,加调料再改小火煨炖至黑豆烂熟,待汤汁黏稠即成。
(图源自网络)
冬季时令主寒,气候寒冷,容易诱发冻疮。中医认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冬季严寒,最易耗伤人体阳气,使阳气外不能有效地温表御寒,内不能很好地温通血脉,因而发生冻疮。
在冬季做好防寒保暖的同时应配以合理的饮食调养,可有效地防治冻疮。
当归生姜羊肉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一副防治寒凝血瘀的经典食疗方,具有温阳散寒、活血通脉的功效。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当归30克, 生姜5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
做法 当归、生姜洗净,切片备用。羊肉洗净,剔去筋膜,开水焯过,切块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人锅中,加黄酒、调料适量轻微拌炒后铲起,放人砂煲内加开水适量,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炖煮1 ~ 2小时即可。
当前19页/共2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