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湖北天济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武汉市汉口国药有限公司官网
摘要:肺炎疫情牵动人心,香雪百万药品驰援武汉。广州香雪&湖北天济&汉口国药联合担当,佑武汉人民健康。
2020年1月的新型冠状病毒无疑是当下最受关注的焦点,疫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做为医药企业有责任支持与协助各医院及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病例救治、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为了驰援武汉的防疫工作,全力满足一线人员及治疗对“抗病毒药品”的需求,广州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湖北天济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武汉市汉口国药有限公司开展援助活动。1月20日,香雪制药积极加班加点生产了一批抗病毒口服液,第一车1000件总价值140万元的香雪抗病毒口服液已于当晚从广州出发,连夜赶赴武汉,其中200件向武汉市内各大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无偿捐赠,助医务工作者抗击病毒。
防疫情势复杂出现“人传人”
在20日当晚,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了央视的访问,他表示,从目前的资料上看,可以确定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以通过人与人的密切接触传播。他还以广东省出现的两个病例为例,此2人皆没有到访过武汉,但因家人去了武汉后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说明人传人的事实存在。
钟南山还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相比,二者尽管有较多的同源性,但终究是不同病毒,传染性相对较弱,现在关键早发现、早诊断、还有治疗和隔离,这是最有效的,最原始的防控办法。对已经确诊的病人进行有效隔离,减少接触是极为重要的,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说是最重要的。
另据最新消息,国家卫健委已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爱心药品驰援香雪再肩重任
目前,武汉地区及全国其他地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口罩及抗病毒药品脱销的情况,新型肺炎疫情的发展,让不少人都联想到了2003年肆虐九州的SARS。在那一场战役中,香雪制药积极投身于抗击非典的队伍中,发挥其在中医药方面的优势,而钟院士也对中医药手段在SARS起始感染期所起到的抑制作用表示了肯定。
一直致力于探索中医药现代化的香雪制药,所主导生产的抗病毒口服液,已入选国家级流感药物指南中的推荐用药。针对此次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香雪企业高度重视,勇担重任,上下一心,加班加点地生产香雪抗病毒口服液,尽最大可能地支援武汉的疫情防控工作。
据香雪制药事业部总经理谭光华介绍,目前已经将刚刚生产出的一批1000件总价值140万元抗病毒口服液连夜装车运往武汉,以及时供应当地一线用药需求。同时,他还表示个人将带领团队远赴武汉,视察终端药店供应情况,确保药店满足市民对抗病毒药品的激增需求,同时,香雪将义捐抗病毒物资助一线医务工作者抗击病毒。
作为一家医药企业,香雪制药一直关注公益事业,从2003年的非典、2008年南粤冰灾、汶川大地震和每年的“广东扶贫济困日”等公益慈善活动中,都以义为先,积极回馈社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香雪希望,在此疫情中,继续承担起药企的责任,助力全民抗病毒战役。
2018年3月19日,雨之堂迎来了它成立的第七年。
许多年前,一颗灵感的种子破土而出——中医名家如同散落各地的璀璨明珠,我们希望能提供一个平台让中医名家汇聚一堂,为更多人提供优质的中医医疗服务,同时挖掘整理名老中医宝贵的临床经验,让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传承发扬,让中医和中医人真正站起来。怀着这个信念,七年前,永清街旁,武汉雨之堂中医门诊部开始正式运营。这个小小的红色门脸历经风雨的洗刷,唯独这颗初心从未动摇。
门诊部自开诊以来受到全国各地众多病友的信任与赞誉,同时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及社会知名人士的关怀与肯定。今天,我们想和您说说,那些关于雨之堂的故事。
◆◆ ◆
你知道“雨之堂”名称的来历吗?
七年里,关于雨之堂的故事有太多。比如每一年的3月19日,雨之堂都会在雨天里迎来自己的生日,看来老天也在念叨着雨之堂这个名字。
说起“雨之堂”这个充满古风和诗情画意的名字,其实它出自我国古代著名的诗歌文献诗经。
在《诗经·小雅 ·黍苗》中,有这么一段: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
意思是黍苗需要雨水的滋润才能繁盛。道理浅显而又深刻。
水乃生命之源,黍苗泛指生命,世间一切物种均需雨水的滋养才能繁盛,因此冠名雨之堂,寓意以水类比大医良药,功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服务大众,提高健康品质。
也如同雨之堂门前的对联所云,“雨珠小能令江河永不息,之划少且让文章韵无穷。”寓意雨之堂能够服务于大众,解决人民之疾苦。而这,也是我们一直不变的初衷。雨之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广大老百姓服务,解除大家的疾病,带走大家的烦恼,把关爱和健康传播给全社会。
雨之堂——退休名老中医之家
门诊部一直坚持保证专家团队的质量。在雨之堂坐诊的专家,许多都是在公立医院一号难求的名老中医。在退休后,他们依然发挥余热,将自己几十年的宝贵临床经验继续服务于广大患者。
雨之堂荟萃了国家级、省市级中医名家122名,高级职称专家占95%,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名,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9名,省知名中医、省中医名师7名,省级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4名,武汉中医大师1名,武汉中医名师6名;其中博导9名、硕导12名、博士(后)7名。可谓名医荟萃,专家们以其医者仁心的高尚医德,精湛的诊疗技术,攻其疑难,造诣精深,这些在医疗岗位上辛勤奉献了数十载的老专家们,退休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来到雨之堂继续为患者解除病痛,因此,雨之堂也被很多人称为“退休名老中医之家”。
雨之堂,想与您更靠近
作为民营医疗机构,用心为广大老百姓服务一直是我们不变的追求。从创办初期,雨之堂中医门诊部就以便利的交通、先进完善的硬件设施、技术水平超群的专家名医和舒适典雅的就医环境为特点,服务于广大民众。为方便武汉三镇及周边地区的民众都能就近就医,门诊部于2016年成立武汉雨之堂中医东亭分部,于2017年成立武汉雨之堂中医洪山分部。至此,三家雨之堂中医门诊部在汉口、武昌和光谷交相辉映,为患者朋友们享受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提供了便利。
在一百二十余位名老专家医德医术的吸引下,前往雨之堂就医的患者遍布全省各地市县,乃至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甚至辐射至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雨之堂年门诊量由开办之初2011的1.2万人次,上升至2017年的12.5万人次。患者遍布湖北全省,乃至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甚至辐射至国际上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七年来,雨之堂门诊部还组织专家为社区群众及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义诊及中医知识讲座40余次,已连续举办7届冬病夏治治疗、雨之膏方节。七年间,雨之堂总门诊量共计近60万人次。门诊总量已居全省民营中医门诊部之首。无数病患在雨之堂专家的妙手中重获健康、重展笑容、收获幸福。
中医传承
雨之堂门诊部不仅以解除广大病友疾患为主任,同时还以传承国粹中医,培养人才为己任,配合院校教育,植根基础指导。
由本部申报并获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名,湖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名,共培养徒弟4名,均已结业(4名均为博士,其中1名为博士后);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已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
雨之堂与湖北中医药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联合培养17批次共146名海外留学生,他们分别来自香港、台湾、澳门、泰国、越南、巴基斯坦、美国、毛里求斯、印度、土耳其等地区或国家;为社区医院、民营医院培训进修医师25名。
在《湖北中医杂志》发表中医师承教育相关论文8篇;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师承教育相关报道3篇;在多个国家级期刊发表师承临床论文6篇;编写《中医传承研究》文献1部,编写师承教育教本《大医之道》《名医临证验方集锦》,参与编写中医专著《通阳大论》,参与国家大型丛书《兵学与中医学》,正在编写《中医与刑侦学》(暂定名),创办内部刊物《雨之专家风采录》。
雨之名药
“药材好,药才好,病才好”。雨之堂中药饮片(小包装)、中成药均为湖北省知名药业公司湖北天济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提供,药材道地,品种齐全,计量标准,炮制精良。各种制剂(膏、丹、丸、散等)工艺规范,质量上乘,价格公道。且提供武汉市三环以内代煎药、膏丹丸散送药上门服务,市场信誉,民众称道。
七年了,回头望望来时的每一步,雨之堂都怀抱着初心,留下坚实的足迹。
七周年
大事记
2011.03.19
武汉雨之堂中医永清门诊部盛大开业。
2011.04.06
武汉雨之堂中医永清门诊部成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湖北省卫生厅副厅长姚云、湖北中医药大学校长王华为我部揭牌。
2011.07
第一届雨之冬病夏治三伏贴开节。
2011.08
武汉雨之堂中医永清门诊部开通医保定点单位。
2011.11
庞福华主任和王曼华主任由武汉雨之堂中医门诊部申报并经湖北省卫生厅批准成为湖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11.11.06
第一届雨之膏方节开节。
2012.05
武汉雨之堂中医永清门诊部成为洪湖市中医医院国家级重点类风湿专科科研协作单位。原湖北中医药大学校长张六通与洪湖市中医院院长周祖山为我部揭牌。
2012.07
谭异伦主任由武汉雨之堂中医门诊部申报并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13.05
湖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首批海外留学生到武汉雨之堂中医永清门诊部报到,来自巴基斯坦的18名本科留学生开始了为期1个月的临床实习。
2013.12
严幼知主任和童昌珍主任由武汉雨之堂中医门诊部申报并经武汉市卫计委批准获“武汉中医名师”称号。
2014.0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湖北省卫计委党组书记杨有旺,湖北省卫计委副主任姚云到武汉雨之堂中医永清门诊部视察指导。
2016.01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吴辉、张维丽,湖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章茜、丁舟在武汉雨之堂中医永清门诊部经省卫计委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考核后顺利结业。
2016.07.16
武汉雨之堂中医东亭门诊部(原心和堂)正式开业。
2016.07
武汉雨之堂中医东亭门诊部(原心和堂)成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
2016.09.2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湖北省卫计委党组书记张晋,武汉市卫计委主任朱宏斌到武汉雨之堂中医永清门诊部视察指导。
2016.11
第六届雨之膏方节在雨之堂中医永清、东亭门诊部(原心和堂)开节。
2017.03.19
“湖北天斯中医药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暨雨之堂成立六周年”庆典活动成功举行。心和堂正式更名为雨之堂中医东亭门诊部。
2017.07.12
第六届雨之冬病夏治三伏贴大型义诊活动在雨之堂中医永清、东亭门诊部同时开展。
2017.09.13
雨之堂中医东亭门诊部首次开展专家免费讲座,万碧江主任为附近居民讲解肩颈腰腿痛等方面疾病的日常保健,并现场免费施针治疗。
2017.09.16
武汉雨之堂中医洪山门诊部盛大开业。
2017.10.31
为方便广大患儿冬季调补、辩证施治,雨之堂中医东亭门诊部蔡根兴主任特设冬季膏方门诊,为有需求的患儿开具膏方。
2017.11.06
第七届雨之膏方节开节,雨之堂中医门诊部同时推出“安神促眠膏”、“贵妃养颜膏”两种成品膏方供广大有需求的市民朋友购买。
2017.12.01
雨之膏方推出便捷新包装。
未来,等待着我们去做的事情还有太多太多。我们将继续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始终秉承竭诚为广大老百姓提供最优质的中医药服务的宗旨,从方方面面完善患者就医体验,引进更多专家团队,怀抱着“千里寻健康,还选雨之堂”的初心,继续前行。
祝雨之堂七周年生日快乐!
千里寻健康,还选雨之堂
雨之堂中医门诊部将竭诚为您服务
中医认为容颜、形体是脏腑、经络、气血的外在表现,容颜之美源于机体整体的调养,许多面部损颜性病变及肥胖等形体改变,都与机体阴阳失衡有关。
中医美容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不同的体质,综合运用中药内服和中药萃取外敷、针灸、推拿及食疗等手段,以内养外、内外结合,使整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安定、经络通畅、气血流通,达到延年驻颜、维护和创塑人体神形之美的目的。
本期雨之健康大讲堂主题就是和中医皮肤调养有关~
这次我们请到了有多年中医美容临床经验的冯小菁主任
| 主讲内容 |针对季节性皮肤过敏常见皮肤问题调养中医美容 ● 皮肤护理
| 主讲内容 |
针对季节性皮肤过敏
常见皮肤问题调养
中医美容 ● 皮肤护理
| 活动优惠 |凡到场听众均可获得雨之堂精美礼品一份,还有更多挂号优惠等你来拿~现场还可与专家进行一对一咨询,为您提供个性化的中医皮肤调理方案。
| 活动优惠 |
凡到场听众均可获得雨之堂精美礼品一份,还有更多挂号优惠等你来拿~
现场还可与专家进行一对一咨询,为您提供个性化的中医皮肤调理方案。
心动不如行动~
我们在雨之堂东亭门诊部等你哦~
| 报名方式 |微信报名:关注雨之堂微信公众号,发送"姓名+电话+讲座报名"现场报名:前往门诊部导医台免费报名电话报名:拨打027-88600422进行免费报名
| 报名方式 |
微信报名:关注雨之堂微信公众号,发送"姓名+电话+讲座报名"
现场报名:前往门诊部导医台免费报名
电话报名:拨打027-88600422进行免费报名
讲座时间:4月29日(周日)上午10:30讲座地点:武汉雨之堂中医东亭门诊部 二楼 (地铁四号线东亭站C出口前行100米)
想知道一剂好膏方是怎么来的???
快来一起看看膏方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6-09-0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吴辉
•左脉反映人体之血,宜小,属阴;右脉主人体之气,宜大,属阳。“左右分气血”诊脉观点遵循“左:心肝肾,右:肺脾肾(命)”的寸口脉左右脏腑分属原则,并以此来指导临床实践。
•寸关尺三部分别映射上中下三焦、心肝肾、肺脾肾(命)等病症,寸关尺脉动亦有阴阳之分,正常由寸到尺应由强到弱,由阳转阴,若有异常则提示相关部位、脏器病症。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谭异伦,擅长中医药治疗各种男科疾病、妇科疾病、老年病及各种疑难杂症。谭异伦临证,在望、闻、问诊基础上,悉心诊脉,倡导通过脉诊来进行病因病机分析,验之临床,疗效卓著。
谭异伦对脉象的认识,除了寸关尺、浮中沉、胃神根及28脉等之外,提出脉诊应左右分气血、三部分阴阳、治疗分主次。
【脉学的起源与发展】
《黄帝内经》记载了汉代之前的脉学成就,是中医典籍中最古老、最经典的脉学文献。形成了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阴阳学说为纲领的脉学理论体系。其中的脉诊方法丰富多样,可将其归纳为6种脉法,即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对比诊法、独取寸口诊法、尺肤诊法、虚里诊法及手少阴脉诊法等。后世医家的脉学发展实质上是对《内经》脉学的继承发展,如《难经》的诊脉“独取寸口”说,鉴定了寸口脉法在脉诊中的首要地位,《伤寒杂病论》辨脉以阴阳为纲,《脉经》《濒湖脉学》等脉学专著对脉学的补充和发展,基本完善了中医学脉学理论体系。
【左右分气血 左脉主血、右脉主气】
理论依据
《脉经》言:“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魂魄谷神,皆见寸口”,《素问·五脏生成篇》言:“诸血者,皆属于心”,心主血,肝藏血,左寸关尺主血。《素问·六节藏象论》言:“肺者,气之本”,肺主一身之气;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为谷气;肺吸入清气与谷气在肺合为宗气,故右寸关尺主气。
谭异伦结合中医经典,结合自身数十年临床临床实践,提出左右两部脉法定气血的规律:左脉反映人体之血,宜小,属阴;右脉主人体之气,宜大,属阳。
临床意义
临床上女性患者如果左脉大于右脉,常见闭经或痛经或有血块;情志病患者,精神抑郁、无力,往往可见本应洪大属阳之右脉沉细。
“左右分气血”诊脉观点遵循“左:心肝肾,右:肺脾肾(命)”的寸口脉左右脏腑分属的原则,并以此来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
三部分阴阳 寸关尺由阳转阴
《医学入门》言:“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心与小肠居左寸,肝胆同归左关定。肾脉元在左尺中,膀胱是腑常相应。肺与大肠居右寸,脾胃脉从右关认。心胞右尺配三焦,此为入门初诀。”《察病指南》言:“寸关尺三部,一部有三候,浮取之属阳,沉取之属阴,中得之为胃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脉要精微》言:“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
脉诊的阴阳分析具多样性,脉浮为阳,沉为阴,寸脉为阳,尺脉为阴。中位与关部分别为阴阳之间的部位,即中焦或气分之地。《素问阴阳别论》中有:“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按此原则,明代李中梓将28脉进行阴阳分类。谭异伦认为这是一种有益的分类,可将28脉粗略地分为两大类,其中浮、洪、大、滑、数、长、实、动、疾、促属阳脉;沉、细、小、涩、迟、缓、短、虚、濡、扎、弱、微、散、结、代、弦、紧、革属阴脉。同一单脉,又具多种脉象因素,可从不同角度看或为阴或为阳,如实脉三部有力为阳,但其脉气弦滞又为阴兼阳脉。反之,濡脉之浮属阳,其气无力脉细为阴,属阳兼阴脉。
谭异伦临证诊脉基本与《脉经》一致,寸关尺三部分别映射上中下三焦、心肝肾、肺脾肾等病症,寸关尺脉动亦有阴阳之分,正常应从寸到尺由强到弱,由阳转阴,若有异常则提示相关部位、脏器病症。谭异伦指出脉位的阴阳要对比分析、灵活把握运用。
阴阳,既是疾病分类的总纲,也是辨脉之总纲。临床中许多兼合脉在不同脉位上出现不同脉象,给脉象分析带来困难和复杂性,但从阴阳定性把握脉理有一定帮助。如:某患者寸部浮而小滑,尺部沉微无力。主表阳里阴,提示表有风热,里气本虚,是气虚外感风热之脉。再者:浮位虚软,重按至中位沉位则弦滑有力,主表阴里阳是气分不足,里有结滞,或为痰热,或为郁热。临床上需要注意的是脉诊阴阳分析是相对的,如滑脉与洪脉,前者阳性程度不及后者,但与长脉相比其阳性程度又过之,若再加上相兼脉,则更要对比分析、灵活运用,从整体上去把握脉象的阴阳差异与组合。
通过三部分阴阳,可以了解阴阳消长转化,提示疾病方向;了解正邪、阴阳进展、消长,推断疾病预后、顺逆,可以抓住脉诊诸象之中最基本或最普遍的要素,因此,阴阳分析是脉诊中最基本的思维。
【以脉测证 治疗分主次】
古籍有云:“三部者,即寸关尺也,每部三候,各自分天人地,寸部法天,主上焦,诊自头以下至心病也,关部法人,主中焦,诊自心以下至脐病也,尺部法地,主下焦,诊自脐以下至足病也。”寸关尺三部分别有举、按、寻九种脉感,寸关尺三部:一部有三候,浮取之属阳,沉取之属阴,中得之为胃气。
谭异伦诊脉根据患者脉象反映症状用药,即使患者否定有脉象反映的症状,仍根据脉象用药,舍证从脉,脉象的运用十分熟练、精到。具体诊治时,谭异伦常根据脉象,结合寸口脉左右分气血和分候脏腑,选择三个主要矛盾作为辨证施治的切入点,以辨别阴阳消长转化,提示疾病方向;了解正邪、阴阳进展、消长,推断疾病预后、顺逆,充分体现了两部脉法定气血、三部脉法对应三焦、三部脉法分阴阳、三部九候脉法定脏腑病症的学术思想。
脉诊对于临床的指导意义尤为重要,病势左右于脉,而脉又反应于病。谭异伦反复强调,学好中医要在脉诊上狠下功夫,诊脉以辨别病情进退,判断疾病预后、顺逆。吾观其脉诊,为寸关尺三部脉诊,有举、按、寻之法,左右比较之别,四季气候之分,高矮胖瘦之别,始觉脉学确有深奥道理,但非一日之功可得
当前1页/共1页 首页 末页